(敬业奉献)朱丽敏:
用豁达奉献十年桃李,用激情唱响精彩人生
朱丽敏,38岁,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音乐教师,从教十余载,用专注和敬业的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塑造着一颗颗闪亮的水晶心。
她是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的音乐教师,1999年8月踏入工作岗位,和许多普通教师一样,从事着最平凡的的一线教学工作。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每一天,她都默默实践着心中不变的誓言----敬业奉献、校荣我荣。因为站在三尺讲台,她就像一个魔幻师,向孩子们心中播撒着真、善、美的火种,所以她豁达、乐观、向上,她非常享受和孩子共处的讲台生活。在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碰撞中,处处体验着生活和生命的美好和精彩。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她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2001年她曾任教于一个偏远农村小学,那时教学条件和设备极其艰苦,孩子们上课的教室能从里面望见外面的天空,每逢下雨孩子们的课桌都会集聚在一起,围成一个半圆形进行上课,教室和办公室没有电扇,酷暑难耐,遇上刮风下雨更是难过。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克服一切困难创造一切条件排一个反映孩子们求学不易和艰辛的校园情景剧,让社会关注一下学生的求学现状,于是她的作品--《蓝天下的渴望》就此诞生。这个作品很有反响,当时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和主管部门的表彰。没有两年时间孩子们就搬进了新教学楼里,为此她心里充满着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
2002年她调离了原来的学校,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从2002年到2005年,这期间她不但担任着全校的音乐课,而且由于当时教师资源贫乏,还担任着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兼正式班主任,另外带着一个约70人的鼓号队,一周平均下来22节课,业余也在加紧训练鼓号队。那个时候的工作状态,早上怕耽误早读,7点准时到校,通常早餐就没有吃过。往往下午放学回到家,7点多正看着电视就睡着了,当时的她也就26、27岁那样。繁重的工作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她从来没有向领导叫过一声苦。她教的语文学科在同年级的六个平行班级里总是排名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她虽然不是语文科班出身,但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使她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与此同时在区组织的艺术节汇演中她辅导的节目《黄河,大海》获得了管城区第三届教育艺术节第一名的成绩。并参加了社会公益演出。说实话,那时她们的学校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小学,想要在市里获奖着实不易,当时也不去想参赛的结果,只是在用心充实着每一天,和孩子们排练时有许多的地面动作和空中托举动作。她亲自示范给学生,一场训练下来,膝盖钻心地痛,她想她必须带头给孩子做榜样,否则他们很容易打退堂鼓。一场训练下来孩子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她收获的除了荣誉,更多的是孩子们带给她的一种顽强拼搏精神。
一直以来,她把学校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追求,校荣我荣,校园就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在这片净土上,她勤勉地播种着,丝毫没有停止追求的脚步,2008年她辅导的节目《天南地北河南人》获得了郑州市第四届教育文化艺术节一等奖的殊荣。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光有必要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高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她在工作中尽情地把自己的爱播撒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在她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栋梁之才,都有最佳的才能区,每一块“顽石”都有可能雕成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带着欣赏的目光看孩子。她以学生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结合音乐课的独特性,配合政教处、团委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她会结合校历,在教师节来临时通过歌声在孩子们心中播撒尊师重教的种子;在祖国母亲生日到来时,通过歌声激起孩子的爱国情怀;在感恩节来临时会引领孩子表达对父母的浓浓爱意。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他们,带领学生走出人生的荒漠,让他们重新得到快乐,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
一个人家庭的和谐直接关系到工作的状态,在家里,她孝敬公婆、孝敬父母、善待姐妹兄弟,家庭氛围和谐美好,当然,公婆父母的无私付出也给了她强大的精神支柱,使她更有精力热衷于自己的工作。
在单位她和同事和睦相处,谁有工作中的困惑或者生活中的难题她都会尽她所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让他们释然、保持一颗向上、积极的心态。
注重自我提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了促进教学工作她十分注重自身学识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学习从未放松,自买书籍《音乐教育与创作》《中国音乐教育》,并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载、有实践,积极参加并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参加各种本学科的教研和比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因此获得了郑州市农村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郑州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河南省音乐教案设计一等奖等。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将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爱岗、敬业、爱生,勤勤恳恳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用平凡的脚步踏出精彩的节拍!
举荐人:张宁 手机号:15981862003